September 17, 2015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觀後感

老實說,即使我已經對小時候看的李連杰版黃飛鴻電影印象所剩無幾,這部電影還是讓我感到各種違和感。

無可否認,海報很帥。
客觀來說,這部電影再怎麼違和也不應該比穿著公雞裝的李連杰以及義和團白蓮教還怪誕。實際上《英雄有夢》裡的晚清場景是我目前看過的所有清朝背景的電影中是最嚴謹的(當然我沒看《葉問》等電影),電影的片尾實際上就是一連串的晚清照片和洋人的寫實繪畫,可見製作人是下了功夫去考究的。多虧了現代科技和拍攝技術,彭于晏等人沒有武術底子也能夠把武打戲拍得虎虎生風,比幾十年前的老電影好看多了。另外,儘管許多觀眾都對此感到非常不爽,我還是覺得堂堂正正的“虎鶴雙形拳”比“吊鋼線無影腳”要好上太多了(歷史上的黃飛鴻也是使虎鶴雙形拳的,雖然也學了各種各樣其他的武術)。

方正隸書繁體...開玩笑的。
不過,違和感一直揮之不去。硬要掰一個理由的話,大概《英雄有夢》陷入“純粹胡鬧”和“認真寫實”中間的 Uncanny Valley 去了吧。該怎麼說呢,一大堆寫實的灰頭土臉碼頭工中間混一個臉白白淨淨,肌肉油光發亮的黃飛鴻進去;相對寫實的武打戲硬是出現了揮刀的破空特效以及鋒利可媲美光劍的大砍刀(這什麼黑科技),怎麼看都會有違和感的吧。結果就變得一大堆人在雨中的小巷打打殺殺的時候,我竟然在那邊擔心那些木製招牌上面的文字該不會是用哪個方正還是華康的電腦字體打印上去的。

其實作為武打片也無可厚非,但是我還是覺得刻意耍帥還耍得不明不白的鏡頭太多了。還有類似射擊遊戲似的第一人稱鏡頭...
劇情和人物方面也有同樣的問題,畢竟“夢想”這麼馬丁路德金的東西和晚清可是格格不入噢。更何況這夢想居然是那種修正世界之旅之類的少年漫畫情節,實踐方式卻又那麼的無間道。幾個屁孩被一個和尚抓上山罵了幾年到底是怎樣才能想出這麼高明的計劃的啊,而且他們做的和在山上領悟到的東西明明完全不同。人物方面則是性格薄弱,甚至前後衝突。一開始被熱茶澆手也面不改色,去刺殺敵幫幫主毫不手軟,逃走時順便放倒一堆嘍羅的黃飛鴻,突然毫無理由就“不想”殺掉前來尋仇的敵幫幫主之子了,打敗洪金寶時候還特意去救人也很不知所謂(火可是你放的)。

順帶一提我最喜歡的角色是牙擦蘇,雖然我不知道他在這部電影登場是幹什麼的。

September 10, 2015

史詩與虛構的碰撞 – 芬蘭電影 《JADESOTURI (玉戰士) 》觀後感

話先說在前面:我完全是衝著芬蘭神話史詩《Kalevala》、張靜初、服裝設計、張靜初、中芬神話交織、還有張靜初去看這部電影的。

Jadesoturi
(俠侶什麼的完全是誤會)
實際上,芬蘭人和亞洲文化的淵源比你我想像中都還要接近——芬蘭雖然在地理上靠近北歐,但卻不完全屬於北歐文化圈。芬蘭語是屬於烏戈爾語系的,比起印歐語言其實和韓語之類的阿爾泰語系更為接近。芬蘭人常常被認為是和蒙古人種有淵源的“不是白人的白人”,雖然這種說法早已被現代基因檢測所否定,但是這種迷思卻根深蒂固的流傳到今天。在芬蘭神話中出現的可以帶來富裕和幸福的法寶 Sampo (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樣子,不過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一種圓形或八角形的石磨,或支撐天空的柱子),在詞源上也被認為和藏語有關聯。

洋人的武俠劇
其實看這部電影時有點被雷到了。看見四五個穿著厚毛衣在雪地裡烤火的(古代)芬蘭人突然被一個路過的傢伙二話不說(雖然芬蘭人也聽不懂華語)就用中國功夫打得掛在樹上,又或者兩個白人(其中一個還穿西裝)邊說著芬蘭話邊用三腳貓的中國功夫打得不亦樂乎,實在感覺很搞笑啊。

失之交臂的神話
另外,雖然我很期待可以看見中芬神話交織所產生出來的火花,但是整部作品裡除了佛教的輪迴轉世和涅磐觀念以外,並沒有任何中國神話的元素(硬要說的話,中國人配玉擋災的傳統也算吧,雖然玉在這部電影裡的作用和剛好擋下子彈的懷錶或筆記本也差不多)。芬蘭神話中的 Yhdeksän sairautta (九疾, 英譯 Nine diseases,盲眼死神 Loviatar 的九個兒子,被認為是一切疾病災厄的根源)明明就和后/大羿射日的傳說契合度非常高的說,甚至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可以和《Kalevala》中主要人物老是萬年打光棍的詛咒(?)串聯起來。反觀電影中用華語把芬蘭神話的九疾用直譯念出名字來的那段情節,只讓人感覺到生搬硬套,好歹用下單字名詞啊。

話說回來,電影中“前世”劇情是發生在“比已知最早的中國朝代還要早”的時代。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商朝,再往上推算就是半傳說性質的夏朝。夏朝時期連佛祖釋迦摩尼都還沒生下來,真不懂主角的跟班是去哪裡找人剃度當和尚的。

不過既然是神話傳說,歷史什麼的就算了吧。

當然這部電影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的。本作並沒有將《Kalevala》的故事直接改編演繹出來,只是輕輕一筆帶過,但是我覺得卻將整部史詩的主題(包括主角的萬年光棍病,不過好歹有個大魔王基情四射的追隨了他幾千年,還說了一堆兩人命中注定不可分離之類的鬼話)很好的表達出來。主角 Kai 被人捅了一刀然後說個寓言故事就恢復正常之類的,也許好些人都會看得一頭霧水,不過對芬蘭神話稍有認識的人馬上就可以意識到這就是他們古時候的咒歌。對於不熟悉《Kalevala》的人來說,這部電影說不定是一部不錯的入門作品。


武器和樂器
Jade Warrior Kantele
(鐵掃帚對 Kantele)
雖然我也吐槽了本作的三腳貓中國功夫,不過以完全沒有武術根底外國人的水準而言,這武打戲也打得算是相當不錯了(劇中幾個芬蘭演員努力擠出來的華語也還過得去)。主角拿著芬蘭古箏 Kantele 打架感覺亂帥一把的(少了 Kantele 就不是芬蘭神話了),張靜初拿的那個不知道是鐵扇還是鐵掃帚的東西也讓我覺得“沒想到天蓬鏟也可以耍得這麼帥!”。

漢服和 Gákti
張靜初 玉戰士

張靜初很贊。這不光是因為她人長得美或演技好之類的,我只是莫名其妙的認為她很適合芬蘭的雪地、很理所當然的應該出演這部電影。當然這和 Anna-Maria Vilppunen 所設計的服裝不無關係。雖然是不存在於兩國歷史中的架空服裝,但要說真正融合了中國和芬蘭元素的東西,就是本作的服飾了吧。

August 17, 2015

四天

居鑾文創節回來,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一整天的心情都是歡快的,不過就在一天將要結束的時候,發生了一點令人極度不愉快的小插曲。

在走路回家的途中,親眼見到有人遺棄小貓。

兩個人將小貓帶到草地上,放些貓糧吸引小貓的注意力,然後登車頭也不回的走了。

事後想想真的會怒火中燒,不過當時的我只想著到底該怎麼辦。我已經猶豫硬心夠多次了,這種事情不能容許再度發生。

Never Again。

(過了幾天後再度反思,我當時的處理方式實在是一點都不冷靜,簡直爛透了)


第一天的夜裡
小貓是只白色的三色貓,比我當初見到小杯子的時候還要大一些。它被教育得很好,也不怕生。雖然剛見到我的時候想要逃開,但是馬上就看出來我沒有惡意。小貓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遺棄的現實,在草地上亂跑,並且歡快的在樹上和我的球鞋上磨爪子。

因為去居鑾文創節到處拍照和上網,把智能手機的電池耗得一滴不剩了。用備用的 Nokia (可見非常時期還是芬蘭產品可靠)嘗試聯絡了幾個朋友,理所當然的沒有人可以領養這只小貓。我身為出來打工的租戶自然也沒有養貓的立場,但也不能就把小貓丟在路邊的草地上不管。萬一小貓傻傻的跑到馬路上被車輾死怎麼辦?

我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把小貓 “偷渡” 到我住的公寓裡面。帶到我居住的屋子內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我就把小貓留在公寓的遊樂場內。

(無可否認當時我還是帶著僥倖心理的,覺得要是被小孩發現了,被帶回去收養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第二天
小貓並沒有留在遊樂場內。我在上班前到公寓周圍轉轉,結果在組屋底樓的樓梯角發現了它。小貓看見我就喵了一下,但是我什麼聲音都沒聽見。昨晚它大概已經把喉嚨叫啞了吧。小貓的目光呆滯,大概它已經了解到自己身上發生什麼事情了吧。雖然如此,每當有人經過它還是會主動靠近那個人,然後被無情的趕跑。


有個不知名的好心人為它準備了一些貓糧,不過看來並沒有收養的意思。

我前去上班後聯絡了在新山的動物收容所 - 希望護生園。雖然他們一開始表示已經陷入嚴重人手不足的情況,但是在和百萬鎮的義工討論過後還是決定要收容這只小貓。我和義工聯絡了好幾次,不過不是他抽不出時間就是我抽不出時間。等到我放工趕回公寓時......

小貓不見了。

心裡馬上被懊悔和挫折感充滿,不過再怎麼反省都已經沒有用了。這件事情完全被我搞砸了。


第三天
上班前和下班後我都在小貓最後出現的地點徘徊,不過始終都沒有找到小貓。不論我心裡多麼願意相信小貓被好心人帶回家收留了,我也了解到這種好事是絕無可能發生的。


第四天
抱著已經放棄的心態繼續在同樣的地點徘徊。讚美上帝,居然被我找到了!

小貓大概是跟著什麼人跑到了一樓去,然後又被趕下來,於是就靜靜的坐在不阻礙人通行的樓梯欄杆下面。昨天我四處找它的時候,它大概也是一直靜靜的坐在高處,也不叫,也不動。我一直都沒有發現它。

我抓起它的時候,它只是靜靜的,無力的用鼻頭親了親我的手指。

(我再度聯絡希望護生園的義工,幾經波折,終於把小貓交到了他們的手上。後來跟進消息的時候得知小貓被抓去打了預防針。希望它在收容所過得好好的,也能盡快找到一個安居的家。)

August 11, 2015

小小的浪跡 – 山城的尋風之旅

居鑾很遠。風,很近。 —— 題記


雖然只是個一時興起,但我很慶幸我還擁有這種一時興起的衝勁。

來到百萬鎮三個月,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不論去什麼地方都是遙遠。看似從東馬踏了出來,實際上是被關了進去。不過人嘛總要隨遇而安,想想這樣也不錯,到哪兒都是遠,到哪兒都是旅程。


山城再起風,今年是第二屆。在這之前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個小小的文創節(這回也是透過面子書友得知的),看來已經漸漸打響知名度。我看見他們的海報很細緻,很有心意,覺得“想去”,所以就去了。事出突然,實際上一丁點準備功課都沒有做。不知道会让我遇见什么,也不知道要做怎樣的心理準備。實際上我連居鑾在什麼地方、怎麼過去都一無所知。


紅色的自動門

第一次乘搭KTM,原来火车比我想象中的慢。有幸或不幸的被安排在第一排位子,发现车厢的紅色自动门出乎意料的令人懊恼。许多人找不到按钮在哪儿就索性将门硬拉开来,害我好多次都要替别人开门。

抵达居銮花了看完一整部 《Big Hero 6》的时间。


居鑾 Kluang,原意指 Keluang (蝙蝠),和我的家鄉民丹莪 Bintangor ,原意指 Binatang (禽獸)相映成趣。這裡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鎮子,大廈林立在擁有濃厚的滄桑感的小店鋪當中,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山城再起風” 是在我從火車站徒步就可以抵達的地點舉行,倒也省下了我搭德士的錢。


兩排店屋,一個印度警察

居鑾文創節小而細緻,並不是我所預想的“大壞狼”式書市那樣鬧哄哄的節慶。雖然極小,但是手工藝術、小眾書籍、音樂、攝影展和各種講座具備,色聲味俱全。而且“小眾即是大眾”嘛。雖然不曉得是否刻意為之,但是安置在古老店屋樓上的攝影展,以及樓下的膠片音樂,擁有一種令人(我這種粗人)難以形容的韻味,令我印象極深、極好。



The Road Not Taken
事後得知 On The Road Cafe 的起司蛋糕非常有名,不過我這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外地來的外地人,走進咖啡館卻點了......巧克力蛋糕。唔,The cake not eaten,也算是應了這首詩的景。咖啡館內稍微嘈雜(畢竟是文創節),能馬上找到座位也許是我特別幸運吧。


突然興起了想問問老闆娘背後有什麼故事的念頭,不過我不是藤井樹。


穿著漢服的剪紙藝術家
阿涵非常的有個性。

(照片來自阿涵剪紙)
雖然他穿著最傳統的衣著,雖然他做著幾近失傳的古老手藝,但是他卻是個非常有個性而且叛逆的人。阿涵的手藝高超,不過更讓我欣賞的是他對生活的熱忱。雖然我不準備往手工藝品的方向發展,但是他的生活態度必定能對我有所助益。


最大的斬獲是溫暖
也許我是居鑾文創節最格格不入的访客吧。我既不是什麼文青,口音也和當地人不同,又在大熱天穿著風衣(說不定還帶著一臉疲色)。不過在參與文創節的期間也受到了志工們很多幫助(主要是問路和詢問詳情之類的),還讓我在志工帳篷吹風納涼。要說微不足道,確實還挺微不足道的。不過對於孤身一人出外的我而言,一點點的善意的微風,也就足夠了。


要回去的時候又找人問了路,負責草根書室書攤的志工熱心的為我畫了一張地圖。

June 23, 2015

《神序1.0》讀後感

古力朱 神序1.0

第一次買蛛古力的小說。本地小說,真的是偶有驚喜。

神序1.0 ISBN 978-967-419-149-8

出版:大將出版社

作者:蛛古力
作者面子書專頁
在墨水咖啡論壇和面子書上活躍的寫作者。已著有《罪孽的藝術》、《陰瞳》等作品,不過目前我只看過《神序1.0》這本小說。

封面/插畫:阿頭 
 毫無疑問,這次的小說封面是在我讀過的大將小說裡頭素質最高的。有點 《女神轉生》 風格的感覺。

讀後感
呃,就我閱讀大將POP 系列小說的閱歷而言,百分之一百擁有超自然元素(其中百分之四十是“突然獲得了超能力”的類型),百分之四十擁有懸疑元素,還要百分之四十擁有血腥暴力的元素。這種所謂的 “玄幻懸疑類黑暗小說 (這種小說分類還真是聞所未聞)” 還真的在馬來西亞起飛了啊......

話說回來,我讀過的大將小說也不過區區五本而已,或許是孽障之類的吧(喂)。

碎碎念也差不多了,就開始慣例的吐槽讀後感吧。

世界觀和構局 本作的世界觀也是 like reality unless noted – 除了小說中特別提及的設定,其餘的都可以視為和現實世界沒有分別。雖然 “突然獲得超能力” 這點乍看起來和我之前毒舌過的 《冥梟》 類似, 但小說整體給我的感覺卻更接近俊傑的 《瘋狂藝術家》

毫無疑問,在這三本小說當中,《神序1.0》不論是世界觀的完善度、劇情架構的謹密度以還是敘事的流暢度,都是最成熟和完整的。由下載智能手機 App 來獲得超能力,而超能力的使用也受到手機的限制,確實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設定。對能力施加限制可以讓角色衝突更加有趣、更加鬥智、更加的“輕小說”,而不至於變成單調的 my kung-fu is stronger than yours 的熱血少年漫畫模式。不斷的時空旅行最終卻無法逃脫命定悖論這點也處理得不錯。

另一方面,过于依赖手机真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許多問題根本不必依賴什麼超能力,光靠普通的方法就能夠解決的......比如說,衛星定位裝置。

人物
多人物、多重視點的小說並不容易寫。作者駕馭每個角色的功力值得讚賞。話雖如此,“角色”依然是整本小說最薄弱的一環。無他,就因為本作缺乏了一個可以讓讀者代入的角色,而不斷切換的視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的投入感。

對我而言,一個可以代入的角色可以在行事為人或能力上很糟糕,但一定要討人喜愛。而小說中正是缺乏了這一類人......要說的話,十三歲的柳珊還挺討人喜歡的,但是我沒辦法代入一個比我小十五歲還不止的異性角色啊!

以下是我對小說角色的評價(含剧透):

永誠 - 讓人喜歡不起來的角色,但無可否認也是塑造得比較成功的角色。從他得到超能力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坑害對他有恩的姑丈(人家好歹給了你一份工作)就可以知道,這傢伙是個不知感恩的卑鄙小人,到了最後肯定會出賣其他人的。

我完全無法代入這個角色,因為和我太相似了。

天宇 – 戰鬥力最強的小混混型角色,而且還獲得了一個超級逆天的神序。若是一般的小說他就是主角了,可惜這是“黑暗”小說。頭腦太簡單而又得到太強大的能力,只會功高震主,所以他早早就領便當了。老實說,雖然是個猛男,花瓶起來完全不輸給他的女朋友。

我對他面對殺人衝動的內心戲可是充滿期待的,可惜他馬上就掛了,屬於有趣但卻沒能開發好的角色。

薇伊 – 能力很好用,可惜是个不谙世事的花瓶角色(雖然這也不能全怪她)。做事情毫無主見是她的硬傷。

柳珊 – 我最喜歡的角色。聰明、冷靜,並且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預知到自己的死期也沒有絕望,而是勇敢與命運對抗。可惜,太嫩了,看男人的眼光低下,所託非人啊。把自己當作誘餌是她犯下的最大錯誤(你當誘餌好歹也藏個發信器在身上啊,那可是連大馬警察都找得到的隱藏地點耶,再說綁架犯在逃跑時還撞倒一堆路人)。

曉瑤 – 燒人咖啡女。以前被男人騙,變成現在這種神經的模樣,但沒學乖,馬上又被男人騙了。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

丹盛 – 除了很變態以外出乎意料的是個好人,被折磨成那樣還要被利用,真是辛苦他啦。誰叫 rape is a special kind of evil 呢,連作者都對他沒有同情心了...

哦,我也沒辦法代入這種角色。因為同行之間有競爭意識(你變態麼)!

聶夜 – 若他認識《瘋狂藝術家》裡面的那個殷先生的話,兩個人大概會成為好朋友 —— 或是水火不容的死對頭。對殺人和殺人的藝術有著癡狂的執著,但因為完全瘋狂所以作為角色非常平面。

努力 - 智障不解釋。

泰豐 – 故事“幕前”的最終 BOSS。作為一個奸角非常的失敗,甚至可以說是很傻很天真。他是因為恐懼死亡才幹出這堆傻事的,因此笨一點也無可厚非啦。被同時擁有預測未來 + SL 大法的一堆黑色神序者找麻煩,也算他倒大霉了。

不過,他最愚蠢的地方就是天真的以為獲得不死之身就可以安枕無憂了。事實上,即使他的計劃真的成功了,只要叫薇伊把他瞬移到...呃,比如說馬尼拉海溝裡面,死不死都無所謂了。

大馬警察 – 人民的保姆!曾幾何時見到馬來西亞的警察如此盡責!一般上一隊警察滅團了應該會引來另一隊更強的警察(尤其是這種出外執行任務的,突然失聯很快就會引起警察局的疑心的),甚至引來特警和軍隊(GTA 邏輯)。聶夜再厲害應該也抵不過狙擊槍的。

其他要提出的問題
本作的劇情並沒有什麼大問題(除了一些用現代科技可以輕易解決的事情,以及很能幹但也很不能幹的大馬警察),因此也沒必要在這裡浪費篇幅來吐槽。不過還是有幾個 Bug,不吐不快。

第一就是亞斯伯格症候群。亞斯伯格症候群不是智障,也不是心裡疾病,而是一種(所謂的)高功能自閉症。大多數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發展和語言能力都沒有問題,並不是像唐氏綜合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學者症候群”那樣只能在某個特定領域擁有意想不到的才能。用更加簡明的話來說,我本人就認識正在研讀醫科的亞斯伯格症患者(雖然因為在面子書上面吵架而不歡而散了),一些亞斯伯格症患者甚至還是寫書或開公司的成功人士 —— 總而言之不是努力在小說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智力比松鼠好一些的樣子。

第二就是作者在後記所提出的 “軍火製造商是罪人” 的道德問題。即使軍火製造商也是要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的 —— 其中之一就是不讓危險性極高的武器隨便的在外面流通。 “製造出神序” 這個行為本身並不是罪行,但 “隨意散播危險的 App” 這點,這個 “蜘蛛” 可是難辭其咎。

June 17, 2015

《蓋婭勇者傳 – 雲海風聲》讀後感

雲海風聲

什麼叫做多視點小說——這就是多視點小說!

盖娅勇者传  云海风声 ISBN 978-967-12488-2-9

出版:貘出版社

作者:庄昉思
作者面子書專頁
都第三卷讀後感了,應該不需要我特別介紹了吧。

封面/插畫:庄靜涵
作者的妹妹(還是姐姐?)。這回需要畫那種 “像樹幹的蛇” 之類的東西真是辛苦她了。說起那個金剛蛇和巨石蜥蜴,我想起的是《口袋寶貝》裡的大岩蛇 Onix 和隆隆岩 Golem...

說起來我還不知道插畫家的面子書或部落格網址呢。

讀後感
這回的讀後感和前兩次很不一樣——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前兩卷《蓋婭勇者傳》都不在我手邊,一些劇情已經難以回想起來了,不得已之下只好重讀之前寫的兩篇讀後感來刺激一下思緒。另外,本讀後感稍微有點技術(?)向,可能會令人感到艱澀...

多視點敘述
若說小說第一卷《傳說的起點》是故事的開端,第二卷《雪山精靈》是前傳的話,這本《雲海風聲》則是由另一個角色的視點,重新詮釋第一卷的故事。

我也是愛用多重視角寫作的人,因此閱讀使用同類型敘事技巧的作品對我而言不但是一種享受,也是一次琢磨和反思我自己的技巧的機會。在多視點寫作技巧這方面,我不得不說《蓋亞勇者傳》的作者庄昉思不但高明,而且比我還高明(喂)。《雲海風聲》的劇情看似簡單(大部分都是第一卷小說的劇情重敘),但是單憑我的寫作功力卻未必能夠完好的駕馭。我慣用的寫作技巧雖然可以讓視點在不同的角色之間切換,但是故事基本上還是循著時間線跑的。A 角色和 B 角色所經歷到的事情鮮少重疊,更毋論把整本小說分量的劇情用多個角色從不一樣的角度來叙说了。

《雲海風聲》並不僅僅從愛普樂的視點來見證第一卷的劇情(愛普樂和第一卷的主角奧克斯一同行動過,要切換視點相對的沒那麼困難),也透過了 “首領” 這個奸角的視點來推動整個故事,高明之上再添高明。

節奏問題
平心而論,從出版一個大長篇系列作品的角度來看,把《雲海風聲》推遲到第五、六卷再出版才是更好的安排。從第一卷就設下的伏筆和懸念到了第三季還毫無進展,只會讓讀者的耐心消耗殆盡,還不如先推進劇情,待故事的章節告一段落或高潮前夕(不必到全文完的階段,但至少要讓一段劇情有個收尾),再回去寫前傳或外傳之類,讓讀者有機會喘口氣。

《納尼亞傳奇》系列為例(因為作者說她喜歡這個系列嘛),C.S. Lewis 較早完成了外/前傳《能言馬與男孩》,但是先出版的卻是《銀椅》。這是因為《銀椅》是本傳故事,並且在這一卷首次完成了主角換代(前三卷穿越過去納尼亞的主要角色在《銀椅》中都不再登場)。當然,若把《能言馬與男孩》放在《銀椅》之前出版也不會有問題,因為前三卷小說都有好好的為劇情做了收場。

Bug的補完 其之二
在第一卷的讀後感我曾經吐槽過精靈獵人們的捕獵手法很沒效率,但是這個問題在第二和第三卷就被完美的解答了。在深山野林裡遇見具有高度文明,甚至懂得失傳的結界術和治愈術的侍神一族對於精靈獵人而言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態。在碰見意料之外的事情時潛伏起來靜觀其變,不僅不是我之前說的“沒有效率”,反而是合理並且極其冷靜的做法。首領在一邊提防自己人搞破壞的情況下還能想出利用偽裝突破結界的方法,又巧妙利用野狼騷擾來進行心理戰,都是第一卷沒有點明出來的謀略,也更顯出他狡詐的高明。

此外,透過首領潛入村中翻閱藏書,也解釋了為什麼本應對 “僅僅存在於傳說之中” 的侍神一族一無所知的精靈獵人,尤其是愛普樂,居然對這個森林、村落,甚至精靈的所在如此了解,甚至還能進行過於精細/繁瑣的奸計(實際上他們並不了解,也是一路摸索過來的),以及語言如何共通等等問題,讓“傳說中的侍神一族” 和 “雲之森林的侍神一族” 真正的連接在一起了。

對第四卷的期盼
推動劇情!!!! (敲碗)

Liliruca Arde Crossbow
(連髮型都一樣啊有木有!)
題外: 愛普樂在我腦補的形象中,已經完全變成《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中的莉莉露卡的樣子了(砸),同樣都是小人族,紅髮,還都是用弩,完全吻合啊!

June 01, 2015

爽快末世後動作電影 – 《Mad Max: Fury Road》

What a day! What a lovely day!

疯狂麦克

說起“末世後”這種題材,《Mad Max》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元老級,甚至說是開山祖師都不為過。這部由澳洲導演 George Miller 所拍攝的作品塑造了一個核戰爭之後的世界——那充滿了風和沙的荒漠;用垃圾建成的廢墟都市;開著各種改造車的半瘋狂龐克頭;還有單邊袖子的黑夾克,都鑿定了“末世後” 的世界觀。就好像《魔戒》的精靈和矮人成為後世所有奇幻作品的藍本一樣,《Mad Max》的充滿著龐克頭的荒漠世界,也成為後世所有的末世後作品——比如《北斗神拳》、《異塵餘生》等名作的藍圖。

作為擁有大片沙漠、大卡車(澳洲的特色之一就是 Road Train 大卡车)和洋人的大陸,澳洲可說是異常適合拍攝這種類型的電影(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因為澳洲率先拍出了這種電影,所以之後的作品都有那種“末世後的澳洲”的感覺。)《Mad Max》的前三部電影也有三十多年歷史了(不過我都沒看)。當年飾演 Max Rockatansky 的可是米路·吉遜(Mel Gibson),《Mad Max》也是讓他打入好萊塢之路的成名之作。時隔三十年,Mel Gibson 早已垂垂老矣,所以這回換個人演,片場也從澳洲搬去非洲了。

【注:接下來可能會有劇透或捏他,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話,請就此打住。】

Mad Max Sandstorm
將 CGI 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巨大沙塵暴
《Mad Max : Fury Road》可以說是把 “動作電影” 的“動作”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整部電影完全由一個接一個的槍戰、飛車追逐、爆炸和碎片四散的場景所組成,简直爽翻!單純從動作片的角度,這部電影幾乎可以打滿分。不管是各色奇形怪狀的戰車互相碰撞;還是角色們在大卡車的車頂或旁邊或車底邊攀爬邊戰鬥;還是各種爆炸標槍、越野摩托車手榴彈、說是特技表演也不為過的搖擺槓桿登車法,又或者是令人目瞪口呆的閃電火焰沙塵暴,整部電影就是一場視覺盛宴啊。

Coma-Doof Warrior
熱血爆棚,舍我其谁!
個人最喜歡的是那個超讚而又誇張得不行的噴火重金屬吉他手 – The Doof Warrior。順帶一提,他的電子吉他可不是電影道具,是真的能彈又能噴火哦。他乘搭的那輛裝滿鼓和低音廣音器的戰車 Doof Wagon 也是真的......裝滿了鼓和低音廣音器。

Mad Max War Rigs
最有“末世後”感覺的就是這些瘋狂的改造車了
當然,這種除了動作還是動作的電影的世界觀和劇情一般都很蒼白,尤其像《Mad Max》這種連主角都沉默寡言的。然而 George Miller 的高明之處就在巧妙的將世界觀隱藏在畫面中讓觀眾自行領會,而不是把觀眾當傻瓜,刻意讓劇中角色浪費唇舌和時間“對著觀眾解說”,即所謂“Show, don't tell”技巧。不论是一开始坏蛋要塞里的水耕农场和保险库房间,还是主角 Max 和女主角 Furiosa 之间從互相提防到互相信任的微妙的表情变化,没有半句对白,短短几秒的镜头,卻可以讓觀眾領會甚多,比起一大堆讓觀眾打瞌睡的世界觀解說要強多了。

Imperator Furiosa Scream
一個無聲的吶喊,比千言萬語還要更加令觀眾感到震撼

簡言之,難得的好電影,不可不推!

March 14, 2015

《CHAPPiE》觀後感

2015 年的第一場電影,沒想到居然獻給了名不見經傳(?)的 《CHAPPiE》。

對大名鼎鼎的 《DISTRICT 9》 的龍蝦動力盔甲以及 《ELYSIUM》 裡的植入式外骨骼和手提地對天導彈(注意的方面好像有什麼問題!?)都有所耳聞,不過這兩部電影對我而言一直都是 —— 有機會一定要看,但其實一直都沒什麼機會 —— 的那種作品。《CHAPPiE》 還是我看過的這個導演(名字都不記得了,維基一下原來叫 Neill Blomkamp,絕對是個喜歡動力盔甲和近未來武器的傢伙)的第一部作品。

比起在電影院看見的好像槍戰片般的海報,我還是更喜歡這個版本。

SCIENCE FICTION
什麼是科幻?

許多人以為設定在擁有未來高科技的作品就是“科幻”。這當然不能怪他們,因為很多不嚴謹的小說、影視或動漫遊戲就是這麼標榜的。啊,不過那些都不是科幻作品。“科幻” 和 “一個有著科幻背景的故事” 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科幻有著探討的精神。“科技”本身就是科幻作品的中心,而科幻作品正是為了探討這個假像中的科技的可能性,以及對人類,對社會有什麼影響而存在。

從這個嚴格定義來看,《CHAPPiE》 毫無疑問是一部科幻作品。所探討的,除了完全仿生的人工智慧以外,還有“自我意識”這個課題。

保安做得很糟糕的保安軍火公司
首先我非得吐槽一下這個把保安工作弄得亂七八糟的公司不可。你會以為那種至關重要的 USB 鑰匙不會隨便讓一介員工隨便帶/偷回家的,甚至幾天都沒人發現,沒人過問 —— 就連可口可樂對自己的飲料配方的保密都比這個嚴密呢。後來主角之一的 Deon 甚至還趁亂把實驗槍械都偷走了,這保安實在也太過糟糕。

人和機械
作為一個科幻作品,《CHAPPiE》 探討的其中一個主題就是 A.I. - 人工智慧。當一個完美人工智能完全複製了人類的所有思考機能,甚至超越了人類,那麼它是一個生物,還是是一台機器?這個科幻題材本身並不是那麼新鮮,許多其他的科幻作品都有觸及。

較為新奇的其實是本作所探討的另一個主題——自我意識。當扮演壞人的 Hugh Jackman 敲著 Chappie 的頭告訴他裡面只有電線的時候,我不禁認為他所說的有可能是對的。我們永遠都不可能知道 Chappie 是不是真的有自我意識,或只是以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做出活生生的人類一般的行為和反應,但仍然只是一連串由 1 和 0 組成的程序。不,不僅是 Chappie,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父母、弟兄、朋友,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擁有自我意識,還是一具擁有高度智慧和記憶,卻沒有自我意識的軀體,也就是所謂的 “哲學殭屍 (Philosopical zombie)”。這就是所謂的 “意識的困難問題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想到這裡,我就對 Hugh Jackman 看見這台機器人後對著胸口猛劃十字的行為感同身受了。

到尾聲時 《CHAPPiE》 看上去似乎是以喜劇收場了 —— 我們都機器人主角 Chappie 用幾台筆電和 PS4 解開了將人腦上載的秘密,並且將受了重傷的 Deon 以及被開槍打死的 Yolandi 的意識都上傳到機器人上面去了,於是大家幸福快樂的活著(大概)。然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手法高明的開放式結局 —— 人永遠也不可能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自我意識,因此我們也不可能知道 Chappie 解碼出來的東西究竟是不是自我意識。被上載到機器人身上的,究竟是 Deon 本人,還是一個擁有和 Deon 完全相同的記憶,本身也認為自己是 Deon 的另一個人

自我意識,若是 Yolandi 活著的時候還保持自我意識的話,那麼片尾的那個 USB 裡面,存載的究竟是什麼?

February 24, 2015

《鳴梁 – 怒海交鋒》觀後感

Roaring Currents

看完鳴梁,實在不得不讚賞韓國人拍歷史劇的實力和認真程度——在拍攝技巧與古裝道具的還原上,遠遠超越了大部分的中港台華文電影。《鳴梁 – 怒海交鋒》總讓我想起《大明劫》和《斯巴達三百勇士》這兩部電影。前者是因為時代和文化背景都差不多(時間上《大明劫》要晚一個世紀左右),後者則是因為都出現了在極端絕望的情況下依然 勇敢迎擊敵人的情況。

對這部作品唯一的不滿就是朝鮮軍人的一身黑扎甲了。這個時期的朝鮮王朝主要裝備“頭釘甲”,外面是布料,裡面有鐵片的盔甲,顏色自然五顏六色。水兵的服裝主要是海藍色的,上面寫了個大大的“水”字。
戰爭與歷史
先來說一點歷史吧。

Atakebune
一大票的日本海軍......中間的大船叫安宅船,其餘的小船叫關船。
Panokseon
一共才十二艘戰船的朝鮮海軍......不過朝鮮的板屋船和日本的安宅船差不多大小。

這部《鳴梁 – 怒海交鋒》是確實發生過的。當時日本第二次侵略朝鮮王朝,而李舜臣——也就是韓國的民族英雄兼這部電影的主角——確實用十二三艘戰艦擊敗了日本三百多艘船的大艦隊。這種奇蹟般的戰鬥說實在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的匪夷所思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1. 當時的日本軍隊為了要度海攻打朝鮮,船底是設計成比較適合海洋航行的銳角型(V形船底),雖然航行快速卻有轉動不靈便的缺點,在淺海也容易觸礁;反之朝鮮戰船因為只需要近海防禦而設計成圓底型(U形船底),雖然一出深海就很容易沉船,但是更適合淺海航行,轉動也靈便。 
  2. 由於結構上的問題以及相對狹長的船身,日本戰船並沒有朝鮮戰船穩固。而且朝鮮戰船是使用追求堅硬穩固的橡木和松木製成的,更是增加了穩固性。一旦相撞,十有八九是日本戰船要倒霉,不被撞壞也要翻船。
  3. 日本的火炮極少,海戰戰術基本上以鐵炮(士兵手持的火繩槍)射擊以及接舷戰為主,船隻設計基本不考慮炮戰,裝載的炮也少;朝鮮的火炮雖然是比不過明朝或西方的“銃筒” 型原始火砲,但比起日本還是佔有極大優勢的。
Tanegashima
日本的鐵炮(火繩槍)兵。
地字銃筒
朝鮮戰船上的“銃筒” 火砲。

《鳴梁 – 怒海爭鋒》確實很忠實的如上述還原了朝日海軍的優劣勢,不過卻對此沒有做出任何解釋。給我這種稍微懂一些古代戰爭的人就會覺得還原真不錯,不過對一般觀眾而言,看見日本海軍只懂得用火槍傻傻的射擊,連朝鮮兵拿著的燕尾牌(木頭大盾牌)都沒辦法擊穿,大概只會覺得韓國人愛國情緒作祟,故意弱化或醜化日本吧。

事實上也無法怪罪一般觀眾會有這種感想。電影中李舜臣的旗艦幾度被日本人登艦進行白刃戰,還是從四面八方一齊登艦的包圍之勢。接舷戰本來就是日本武士所擅長,李舜臣又是被登艦圍毆,這樣居然還能立於不敗之地,實在匪夷所思(韓國人的身高和體形有優勢,但是光靠這點不足以彌補人數和裝備上的劣勢)。再加上朝鮮的弓箭和火炮被描繪得每發必中,威力無比,還能用戰船直接把日本船撞飛、撞沉,真是把朝鮮王朝李舜臣的海軍吹上天了。

korean cannon arrow
只在電影中登場一次的將軍箭。現實當然不會像電影裡面那樣,簡直是巡航導彈...

奇蹟與英雄末路
《鳴梁 – 怒海爭鋒》和我與之比較的兩部電影《大明劫》以及《斯巴達三百勇士》最大的不同,就是好人打贏了。雖然說歷史確實是這麼發生的......不過作為電影,作為敘事與故事,似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大明劫》說的是一個王朝的滅亡哀歌,因此(其中一個)主角死了;《斯巴達三百勇士》是要描繪三百個兄貴勇士視死如歸,挑戰絕望的勇氣,因此三百勇士都死了。

《鳴梁 – 怒海爭鋒》是要描繪李舜臣奇蹟般的勝利,這本來也無可厚非。畢竟像《赤壁》這樣的戰爭片也是好人贏了。不過,這個勝利的原因,總讓我感覺不太對味兒。一代名將李舜臣打贏這場海戰,既不靠奇智神策,也不靠忠誠、武力和勇氣......若說在危急關頭是靠平民百姓的幫助取得勝利,對這些平民的著墨又太少了。若這不是一部歷史劇,我還真想說是龜甲艦顯靈才打贏了呢。
龜船
讓我有點無語的“顯靈的龜甲艦”。

無論如何,雖然在情節安排上有微言,我還是相當推薦這部韓國歷史劇的。

February 23, 2015

《打工吧! 魔王大人》讀後感


Hataraku Maō-sama!
日版卷一封面
打工吧!魔王大人  はたらく魔王さま!

出版:ASCII Media Works
文庫:電撃文庫
代理(台):台灣角川書店
代理(中):天聞角川

作者:和原聰司(和ヶ原聡司)
和原聰司的作品我只讀過《打工吧! 魔王大人》這一系列,不過這位作者大人的作品也只得這一系列就是了。曾以這部作品獲得第十七屆電擊小說大賞的銀賞,從出道作就獲得佳評看來,說不定是屬於一發入魂型的作家?

插畫/封面:029
名不見經傳,可是029的可愛系六頭身畫風讓我非常喜愛。這年頭不隨便畫出那種賣肉賣胸的殺必死的插畫家真的很少見了。此外,畫起美男子或者兄貴型的人物也相當熟練。
卷數:13卷(連載中)
台版卷數:11卷

輕小說和日本的日常
看多了日本的輕小說就會發現日本人真的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非常執著。迷宮探險類的故事就會特意安排“某日有座魔王城突然出現在東京——其他一切照舊”;異世界入侵的故事就會寫成“除了統治者換人了以外一切照舊”;魔法或超能力或機器人的劇情也都是“設立了遠離社會的魔法/超能力/機器人學院/機構” 這種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減低到極限的做法。總之日本輕小說的主角不管是要拯救世界還是征服世界,高中的課總是要上;街還是要逛;溫泉還是要泡;還有集訓營夏日祭孟蘭盛會聖誕節新年上神社參拜。也許這和輕小說的主要讀者都是高中生有關,不過我覺得這也顯示了日本人對這種安逸的日常生活的眷戀吧。

日本好市民的魔王大人
前面東拉西扯了那麼多,是因為這個系列的輕小說正是給我這種“日常”的感覺的作品。雖然故事的主要角色是真的差點征服(異)世界的魔王,以及討伐並打倒了魔王的勇者美少女(?),不過劇情基本上都圍繞在女方跑去男方家裡留宿(明明不是戀人)、一起帶孩子去遊樂園(明明沒生過孩子)、母親定期帶孩子去見父親的離婚劇(明明都還沒結婚)、遇到詐騙推銷(明明是極惡的惡魔)之類的...完全是青澀戀愛家庭劇嘛。不過總之我很喜歡就對了。

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日常劇自然需要配上讓人有好感的角色。《打工吧!魔王大人》真可說是讓我對每一個角色都很喜愛(某禿頭的 B級電影奸角例外)的系列。主要萌點在於各角色用很帥氣的氣勢在做很遜的事,或是用很遜的台詞在幹很帥氣的事,所造成的反差萌吧。

嗯,說起來,邪惡的獨裁者失勢後混在平民中間隱居過活的事情在地球上也發生過。

即將崩潰的平衡
不論主角們再怎麼成功融入現代日本的生活,也無法改變他們來自異世界的事實。隨著異世界天界、人界和魔界的脆弱平衡被打破,他們努力維持的平淡日常也很可能即將歸於無有。魔王的日本人生活究竟何去何從,是否最終還是非得返回異世界並且與地球上的親友離別,將會是本作的劇情高潮部分。